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
一、理论内容
狭义的经济增长极
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工业增长极,另一种是城市增长极,三种是潜在的经济增长极。
广义经济增长极
这意味着所有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和增长点,包括制度创新点、对外开放、消费热点等。
经济增长极具相对性和变异性。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平衡(20世纪50-70年代)-非平衡(80年代)-非平衡协调(90年代)的动态发展过程。大国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不平衡决定了我们应该采取基于增长极理论的非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增长极理论从物理学的"磁极"概念中延伸出来,认为受力场的经济空间中有几个中心或极,产生各种离心力和向心力,类似于"磁极"的作用。每个中心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产生一定范围的"场"。这个增长极可以是部门的,也可以是区域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少数条件较好的地区和少数产业,少数地理条件较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较好的产业应培育成经济增长极。增长极理论的基本要点包括:
(1)其地理空间表现为一定规模的城市;
(2)必须有促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和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
(3)具有扩散和回流效应。
增长极体系有三个层次:主导产业增长、产业综合体和增长、增长极增长和国民经济增长。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经济增长被认为是一个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的有机系统。其物质载体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城镇、工业、部门、新工业园区、经济合作区等。
二、理论作用
区位经济
区位经济是由几个从事某一经济活动的企业或几个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集中在同一地区而产生的。例如,专业生产的多个生产部门集中在某一地区,可以共同培养和利用当地熟练劳动力,加强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共同承担新产品开发的投资,形成原材料等采购材料的较大市场需求和产品的市场供应,使经济活动活跃,形成良性循环。区位经济的本质是通过接近地理位置来获得综合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
由于经济活动范围的增加,规模经济获得了内部节约。例如,它可以提高劳动分工程度,降低管理成本,降低广告费和非生产性支出的份额,降低边际成本,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外部经济
外部经济效应是增长极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其重要结果。经济活动在某一地区的集聚往往使一些制造商能够获得一些产品和服务而不花费成本或更少的成本,从而获得整体收入的增加。
三、主要优点
自成长极理论提出以来,许多国家一直用来解决不同的区域发展和规划问题,这是因为它具有其他区域经济理论无法比拟的优势:
(1)增长极理论对社会发展过程的描述更加真实。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相信平衡说,空间经济因素的配置可以达到帕累托的最佳,即使在短期内有偏差,它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回到平衡的位置。佩鲁主张不对称的主导关系,认为一旦经济偏离了最初的平衡,它将继续朝着这个方向移动,除非外部反向力量被推动,否则它将回到平衡的位置。这与区域差异的现实非常一致。
(2)增长极的概念非常重视创新和促进企业的重要作用,鼓励技术创新,符合社会进步的动态趋势。
(3)增长极的概念形式简单、清晰、易于理解,对政策制定者非常有吸引力。同时,增长极理论提出了一些易于操作的有效政策,使政策制定者容易接受。例如,佩鲁认为,现代市场充满垄断和不完善,无法实现推广企业的合理选择和环境管理。因此,建议政府补贴和规划一些推广企业。